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引導和激勵我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鑽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我校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發現和培養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學校拟組織開展第十九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内賽,具體安排如下:
一、參賽類别
(一)主賽道
主賽道參賽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科技發明制作三類。
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作者限本科生。
2.哲學社會科學類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等5個組别形成社會調查報告。(見附件1)
3.科技發明制作類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産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二)“黑科技”專項賽
專項賽圍繞“卡脖子”問題或針對前沿領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會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方式的,對現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讓人感覺出人意料、震撼震驚的,具有前瞻性、創新性、應用性(或應用前景)的實物或者技術(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尋找那些充滿奇思妙想、腦洞大開的,靈活創新運用學習接觸到的科學知識的,體現了嚴謹的、開放性的科學思維的,能夠巧妙地、創造性地解決“小”問題的,具有一定創意性、趣味性的實物或者技術。(具體詳見團中央專項通知)
參加“黑科技”專項賽團隊或個人需準備3分鐘以内的視頻(MP4格式,不超過200M)或不超過5000字數的圖文作品(PDF格式,不超過100M)。
二、參賽要求
(一)參賽資格要求:
1.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冊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類我校在校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不含在職研究生)都可申報作品參賽。
2.本碩博連讀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可以按碩士生學曆申報作品。不需要參加資格考試的,前兩年可以按碩士學曆申報作品。本碩博連讀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對應本、碩申報,後續則不可申報。
(二)申報作品要求:
1.申報作品分類:個人作品和集體作品。個人作品,申報者必須承擔申報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鑒定證書、專利證書以及發表的有關作品上的署名均應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須是學生且不得超過2人;集體作品的作者必須均為學生。凡作者超過3人的項目或者不超過3人,但無法區分第一作者的項目,均須申報集體作品。個人作品或集體作品,均按學曆最高的作者劃分至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類進行評審。
2.申報作品必須是2023年6月1日—2025年6月1日内完成的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或者社會實踐活動成果。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論文)、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國際競賽中獲獎的作品、獲國家級獎勵成果(含本競賽主辦單位參與舉辦的其他全國性競賽的獲獎作品)等均不在申報範圍之列。
3.申報作品必須由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指導教師(或教研組)推薦,經學院學籍管理、教務、科研管理部門審核确認。每件作品可由不超過 3 名教師指導完成。
其它相關說明詳見《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試行)》(附件2)
三、競賽流程
1.項目準備:通知發布日—2025年2月28日;
2.院級評比:2025年3月初;
3.校級評比:2025年3月中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四、獎項設置及獎勵政策
1.“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内賽将設置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學校擇優推選優秀團隊參加省、國家級比賽;設置優秀組織單位獎,該獎項将作為共青團創先争優評比工作重要考察指标。
2.“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伟德victory本科學生學科競賽體系》A等級綜合性賽事,學校按照《伟德victory本科學生創新實踐成果獎勵辦法》《伟德victory本科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修訂)》《伟德victory(力旺)創新創造創業發展基金實施細則》等對獲獎團隊、參賽學生及指導教師予以獎勵。
五、其他說明
1.本屆競賽以學院為單位組織申報,各學院需在2025年3月7日前組織院級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選拔工作,擇優推薦作品報送校團委參加校級初賽。
2.材料提交
主賽道項目申報書(附件3)及作品佐證材料紙質版一式五份、“黑科技”專項賽PDF紙質版(如有)一式五份、彙總表(附件4)交至東榮大廈415辦公室,主賽道項目連同項目PPT、申報書電子版、“黑科技”專項賽作品圖文PDF、視頻(如有)、項目彙總表以及院級評比開展情況打包(命名方式:主文件夾以學院名稱命名,子文件夾以“項目類别+項目名稱”命名)發送jiaq@jlu.edu.cn。